
全球主要城市正面臨重大危機。據聯合國預計,到2050年,將有近10億殘疾人在城市生活,占城市居民總數的15%。由于城市中充斥著無殘疾設施的地鐵、商店和浴室,聯合國宣布這將成為城市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與此同時,在房租占部分收入50%以上的今天,世界上大多數城市都在努力為市民提供安全、體面、能夠負擔的住房。世界經濟論壇最近警告說,“一個只有少數人能負擔得起住房的世界是不可持續的。”
全球主要城市正面臨重大危機。據聯合國預計,到2050年,將有近10億殘疾人在城市生活,占城市居民總數的15%。由于城市中充斥著無殘疾設施的地鐵、商店和浴室,聯合國宣布這將成為城市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與此同時,在房租占部分收入50%以上的今天,世界上大多數城市都在努力為市民提供安全、體面、能夠負擔的住房。世界經濟論壇最近警告說,“一個只有少數人能負擔得起住房的世界是不可持續的。”
建筑的可達性,通常被理解為與精神或者身體殘疾相關的問題。在建筑設計中,這樣的無障礙設計通常被視為設計主體之外的附加部分。然而,對于普羅大眾而言,建筑和他們之間,還有著許多其他的障礙。
廁所常常狹窄濕滑,因此廁所中的意外事故常見于報端。雖然任何人在沐浴后滑倒都不會毫發無損,但是跌倒對于通常患有嚴重的損傷、后遺癥和功能限制的老年人來說最為危險。由于反射變慢、肌肉質量自然減少,年齡越高,我們就越容易跌倒。
當著名建筑師邁克爾 格雷夫斯在2003年感染了一種神秘的病毒時,他生命便開始了新的篇章。 胸部以下癱瘓,從此這位后現代主義的先驅將永遠需要使用輪椅。 相信格雷夫斯本可以因曾為自己的生命而戰而被原諒,曾經在八家醫院和四家康復診所接受過治療,并需要永久使用輪椅,他作為建筑師的最有影響力的日子似乎已離他遠去。但是情況并非如此。 相反地,他將自己所處的新狀況加以利用從而設計出了一系列引領趨勢的醫院,康復中心和其他類型的事物直至2015年他去世,這一切為的是通過人們對輪椅使用者的日常生活的新認識,以及建筑師曾經有過亦或是沒有注意的細節,來幫助使用者們生活質量的提高。
為了讓自身更加適合行人,在所有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中,開發一個完整的標牌系統是非常快速、簡單的改進,能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正如各種倡議所展示的那樣,如 Legible London, 紐約的 WalkNYC, 或者里約熱內盧的 Rio on Foot.
這是英國首次施行非常大膽和開拓性的舉措,優先保障騎行者和行人的利益。倫敦金融城正在對摩天大樓業主施加壓力,制定高層建筑的新設計規范,以防止風洞效應(windtunnels)的形成。
在具有復雜地形的城市地區工作時,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城市一體化。 世界各地,許多社會貧困的社區位于復雜的地理位置,四周都是陡峭的山坡。 這些地區的特殊地形行人,騎自行車的人還有老年人的出行變得極為復雜,缺乏便利性,并且往往不能有效地體驗城市生活。
在這種情況下,城市電梯可以是一種將功能連接和造型元素結合的新穎解決方案。 其中有的城市電梯高達30米的高度,成為城市旅游地標,創造新的視角和走道。 此外,在許多情況下,他們還可以幫助保護城市的歷史遺產。
下面我們收集了一些有趣的城市電梯的例子,這些城市電梯是城市環境空間規劃的關鍵組織之一。
在建筑領域,“可達性”通常針對終端用戶設計,指代秉持“通用”原則設計空間、建筑物及城市的行為。受各項法規,如1990年美國殘疾人法案(ADA)的影響,“可達性”在建筑設計中的重要性逐漸增加。1997年,紐約時報的一篇社論引用了建筑師羅納德·梅斯的話:“如果我們不為人類設計,我們為誰設計?讓我們為每個人、每個時代設計所有東西。這就是我們應該前進的方向。”這句話完美詮釋了無障礙建筑的精神。